金庸的計劃生育觀念

  
當我們還在狠批馬寅初的人口論,號召群眾大生特生的時代,金庸已經在自己的小說中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。鑒於金庸小說在宣傳計劃生育方面的突出貢獻,有必要授予金庸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稱號。

金庸小說的主要人物,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,胡斐、苗若蘭(《雪山飛》),喬峰、虛竹、慕容復(《天龍八部》),郭靖、黃蓉、楊康(《射雕英雄傳》),韋小寶、阿珂(《鹿鼎記》),林平之、岳靈珊、儀琳(《笑傲江湖》),楊過、程英、陸無雙、公孫綠萼(《神雕俠侶》),張無忌、周芷若、小昭、楊不悔(《倚天屠龍記》),袁承志、 溫青青(《血劍》)等等都是。

在金庸小說中,很多高級干部和社會知名人士都帶頭搞計劃生育,如華山派掌門人岳不群、絕情谷谷主公孫止、桃花島主黃藥師、著名潛水專家韓千葉,雖然第一胎生的是女孩,但都沒有要第二胎,以實際行動有力抨擊了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;著名書法家張翠山、著名企業家林震南都只生一胎,著名社會活動家慕容博家族不光做到了幾代單傳,還教育和影響自己的家將包不同只生一胎;神龍教教主洪安通、儺敖5張傳人林平之自動放棄生育指標,林平之還和岳父岳不群一起做了男性絕育手術,在計劃生育上態度異常堅決。郭靖、黃蓉雖然生了第二胎,但因夫婦雙方都是獨生子女,屬於計劃生育政策允許的。在他們的帶動下,各界、各階層群眾紛紛實行計劃生育,如優秀農民代表楊鐵心、郭嘯天,民主人士陸展元,娛樂界人士韋春花等,都只生一胎。

當然,金庸小說中也有人計劃生育方面表現較差,比如桃谷六仙的父母,一生就是兄弟六個,但畢竟是少數,不影響大局。計劃生育當然是好的,但中國封建時代的觀念是多子多福,“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”,《論語》記載,司馬牛因為沒有兄弟還當眾嚎啕痛哭,郭子儀七子八婿滿床笏令多少人艷羨不已。金庸小說的時代環境就是這麼個樣子,出來那麼多計劃生育模范,總讓人覺得缺乏說服力。比如張翠山、殷素素夫婦,在冰火 島剛剛成親就懷上了張無忌,但荒島十年,居然再無生養,須知海上荒島,打獵捕魚之外更有何事可做?不給張無忌生下六七個弟弟妹妹就算客氣了。那麼多江湖好漢,莫非生了第一胎後,都到武當山受了“五爪絕戶手”?如果是這樣,武當派在三清殿外開間專科醫院,十兩銀子治一個,必定日進斗金。

或許作者是為了行文方便,主要人物少了,人物關系簡單了,頭緒自然容易清楚。竊以為僅僅為了行文方便就不顧歷史真實,一是在創作上對自己要求不高,二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。以早期武俠小說的扛鼎之作《水滸傳》為例,人物數量、關系都比金庸小說要復雜得多,單是梁山一百單八將裡邊,宋江宋清、孫立孫新、解珍解寶、蔡福蔡慶、阮氏三雄等都是親兄弟,並沒有給人眼花繚亂的感覺。相信以金庸的水平,這一點完全可以做得到。遺憾的是,金庸回避了這個問題,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遍地獨生子女的古代武俠世界。